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圣经园地
若望福音(中)
发布时间:2016.05.05   分享到:

若望(2)
若望福音(中)
若望透过福音中的各类人物和耶稣的言谈,来为所宣示的内容作见。这些见,最后都导源于「父」。
   前言
「圣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们中间」(1:14)这句话出自若望福音,是天主对人类爱情的最高表现。
若望福音没有像玛窦和路加福音一样,给我们写下一段圣诞故事,不过,他在福音的开始,便即给我们留下一篇寓意深长、发人深省的序言,作为整部福音的序幕。这一课,我们会进入福音中的章节内容中,了解若望圣史笔下的耶稣基督,和他的降生救世事迹。

   福音的结构
有关若望福音的结构,学者们的意见很不一致,有的以福音地理或时间上的次序为基础,有的以其思想或主题的发挥为基础,更有人主张,作者是取了天主七天的创世工程为原型,将福音分为七大部份。关于上述的分析法,都是较复杂和较学术性的,我们在这里采取另一简单的方法,按照福音里所编排的,将福音分为四个部份:(一)序言、(二)标记之书、(三)光荣之书、(四)附录。
(一)序言(1:1-18)
这一段序言是若望福音的概要。序言共有四大段,每段均有主题:
第一段(1-2)说明圣言的天主性及先存性(圣言是指天主圣子――耶稣基督)。
第二段(3-5)说明圣言在创造中的地位。
第三段(10-12)说明圣言在救恩计划中的使命。
第四段(14,16)是圣言给接受他者的恩宠。
至于其他部份,如6-8及15节,是针对洗者若翰而编入的,9,12B,13,17-18节等则为作者润饰文词及解释而加上的。
在序言中最重要的字「圣言」,在其他福音中从未用过,同时亦没有再在本福音的其他章节出现。由于序言中的用词和风格,与福音的其他部份不同,故学者们同意这部份是后来编入的,并非属于原始福音结构中的一部份。
(二)标记之书(TheBookofSigns)(1:19-12:56)
所谓「标记」,是作者用来称耶稣所行的奇迹。至于耶稣自己,从未用这称号来称自己的奇迹。只称之为「工作」或「事业」。不过,在此所说的标记之书,则包括了耶稣的一切言行和工作。以下是标记之书的内容分段:
 △第一段的内容(1:19-2:11),包括了七天的工作。
耶稣在这七天内,把自己显示给的第一批门徒,使他们相信。这七天又有人称之为创造的七天:
第一天,叙述洗者若翰三次否认自己是默西亚、厄里亚和那位先知。
第二天,说洗者若翰指耶稣是天主的羔羊,是以圣神施洗的天主子。
第三天,若翰把耶稣介绍给自己的门徒。
第四天,安德肋向西满指证耶稣是默西亚。
第五天,斐理伯给纳塔乃耳介绍耶稣是梅瑟先知所预报的那一位。
第六天,是在前往加纳的途中。
第七天,耶稣变水为酒,显示了自己的光荣,门徒就信了。
总括来说,这七天是耶稣自我启示的一个撮要。
△第二段内容(2:1-4:54),是从第一个加纳奇迹至第二个加纳奇迹间。在这一段中,主要叙述了耶稣将自己显示给各种不同的人:
在加纳婚宴中显示给门徒(2:1-11);
与犹太宗教领袖尼苛德摩夜谈(3:1-15);
在井边与撒玛黎雅妇人交谈(4:1-42);
在加纳治好王臣的儿子(4:43-54)。
然后结束第二段内容,这亦是第三段内容的开始。
△第三段内容,包括自第五章开始至第十章结尾的事迹。第五章中,耶稣在安息日治好瘫子。这事引起犹太人的不满,便开始想要杀害耶稣。在以后的言论中,耶稣说了许多有关他和父之间的关系。第六章的内容,包括增饼及步行海面的奇迹,以及生命之粮的言论。这是耶稣在加里肋亚传教的高峰和转捩点。这些事件都是以逾越节为背景(6:4),以增饼及奇迹来穿插,一方面回顾旧约中的玛纳(6:30-31,38),另一方面又显示了圣体圣事(6:51-58a)。第七章至第十章的背景是帐棚节,这是个收获的节日。这几章中,叙述耶稣暗自入京,继续宣讲,并作的宣讲是来自父的。将自己比喻为世界的光,羊群的善牧。在第十章结尾时,特明言自己是天主子,因而犹太人要用石头打死。
△第十一及十二两章,是标记之书的结尾,以复活拉匝禄为中心。在这个奇迹中,当耶稣明自己「就是复活,就是生命」时,司祭长及耶稣的敌人,决定耶稣该死。
在标记之书中,若望用了连串「我是」来表达耶稣的身份:「我是生命的食粮」(6:25);「我是世界的光」(8:12);「我是善牧」(10:11,14)「我是复活,我是生命」(12:25)等,不但表达了耶稣的天主性,更启示了他对人类救恩的意义。
(三)光荣之书(TheBookofGlory)(13:1-20:31)
若望与对观福音对耶稣受光荣的看法不同。对观福音只把耶稣的复活、升天事迹,视为光荣的一页,若望则以耶稣苦难是他受光荣的开始。若望用「受举扬」一词,表达三层不同的意义:(1)耶稣自地上受举扬到十字架上;(2)耶稣自死者中受举扬到达复活;(3)复活的耶稣受举扬而升天。以上是若望神学独到之处。
在光荣之书内容上的分配:
13-17章――耶稣在晚餐中的训话。包括给门徒洗脚,预言出卖及告别词(教训和祈祷)。
18-19章――耶稣受难史。若望所写的受难史与对观福音的取舍有所不同。
20章――耶稣复活之日。若望以30-31节作为全书的结语:「耶稣在门徒前还行了许多神迹,没有记在这部书上。……」
(四)附录(第二十一章)
一般学者都认为若望福音在第二十章结尾时,已交待了全书的结局,故此第二十一章是由编辑者后来加进去的,内容仍是关于耶稣的多次显现,然后再加上一段结语。虽然说本章内容是后来加插的,但可以肯定,资料是来自目击者的叙述和传授。


   富于象征的福音
若望福音是一本富于使用象征性文字的福音。这些象征性的文字,本身蕴含很深的神学意义。我们见到下列的主要例子:
六口石缸(2:6),「六」是个不完全的数字,因为按犹太人「七」才是是圆满。石缸是为犹太人取洁用的,它们象征犹太教。以后是由耶稣所变的酒来取代了它。这说明了耶稣是新约的满全者。
旷野里高举的蛇(3:14-15),原记载于旧约(户21:8-9),梅瑟在旷野里为民众高举铜蛇以治病的事迹。如今,象征耶稣在十字架上被高举时,使凡相信的人得到永生。
一粒麦子如果不落……(12:20-24),以麦子来比喻自己的死亡,并预言自己的死亡在外邦人当中所发生的效果:「吸引众人来归向我。」(12:32)在20节中所说的希腊人,是象征将要加入教会的外邦人。
有一个士兵用枪剌透了的肋膀,立时流出了血和水(19:34)。这一句除了强调耶稣应验了旧约的预言外,同时也暗示了圣体(血)和圣洗(水)两件圣事。耶稣的牺牲,是这两件圣事的根源。
生命之粮(6:26-71),若望用了很长的篇幅,来讲生命之粮的言论。自提庇黎雅海增饼奇迹一事开始,用了整整一章来叙述生命之粮,其中更引用了以色列人在旷野吃玛纳的事迹,以对比日后耶稣所要赐给人的永生食粮――圣体圣事。
他说:「我是从天上降下的食粮(41)……我所要赐给的食粮,就是我的肉,是为世界的生命而赐给的(51)……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的血,在你们内便没有生命。谁吃我的肉,并喝我的血,必得永生,在末日,我且要叫他复活(53,54)……谁吃我的肉,并喝我的血,便住在我内,我也住在他内……那吃我的人,也要因我而生活。(56,57)」


   作的福音
在若望福音中提到「作」和「见」两词,约共四十次之多。序言开始就说:「曾有一人,是由天主派遣来的,名叫若翰。这人来,是为作,为给光作,为使众人藉而信……」(1:7)。其后在二十一章:「为这些事作,且写下这些事的就是这个门徒,我们知道他的作是真实的。」(21:24)
若望透过福音中的各类人物和耶稣的言谈,来为所宣示的内容作见。首先是洗者若翰为耶稣作(1:7,33,35;3:26;5:33),其次是撒玛黎雅妇人(4:39)、胎生瞎子(9:15)、群众(12:17)和宗徒(15:27;3:11)等为耶稣作;最后耶稣本人为自己作(19:35;21:24),最后耶稣本人为自己作(19:35;21:24),至于父和圣神也为耶稣作(5:37;8:14,18;15:26)。以上各种作,看来都是指向耶稣的,但是,各种的见,最后都导源于「父」。是一切启示的根源,耶稣是启示的实行者,圣神是启示的完成者。耶稣在世所言所行的一切,都为了给我们启示父。


   结语
看来,这一课的篇幅仍无法把若望福音完全地介绍出来,由于篇幅所限,惟有在下一课继续。下一课我们将会研读若望福音中苦难史的特色,以及作者笔下的耶稣基督。


   研讨
打开若望福音,对照本文内容细读一遍。

长治市城区城西北路天主堂   天主教长治教区主教府主办  邮编:046000 
 电话:0355-2252838 传真 0355-2252838     E-mail:sxz31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