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圣经园地 |
圣经故事:富家少年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5.01.30 分享到:
富家少年的启示
耶稣起程前,少年人来到耶稣面前,向耶稣提出了一个他很想知道的问题:为承受永生他应该做什么?主耶稣回答的是要他遵守诫命,也许少年人很自豪,:“这些诫命我自幼就遵守了。”他的回答获得了耶稣的喜爱,所以耶稣向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变卖你所有的一切……跟随我!” 当耶稣向他提出更高的要求时,他垂头丧气地走了,因为他有很多财产。 一个人遵守诫命,能成为一个有伦理道德的人――做人的基本条件――人们眼中的好人。但一个有信仰的人,应是一个有信德的人,一个依赖耶稣的人。 从福音我们能看出这一点:主告诉少年人遵守诫命,一方面说明了得永生的基本条件――守诫命,一方面让少年从伦理的角度转变为信仰的角度。 少年从开始就把耶稣看成伦理道德的师傅,所以称耶稣为善师,但主说:“为什么称我为善,只有天主是善的。”主的回答,显然让少年认识到他是谁,对主有一信仰的认识。 当主向他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是这一目的,因为人没有权利向别人要求舍弃一切跟随他。 不幸的是少年并没有改变对主的看法,伦理道德不能给予人舍弃一切的能力,不能促使人为信仰致命、精修,离开温馨的家去献身福传事业,而信德促使人去完成。 一个有信德的人能加强修养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信仰超越伦理道德,帮助人走向更大的完善。 由伦理道德的眼光转变为信德的眼光很重要。不是伦理道德,而是信仰使我们认识耶稣,加深与耶稣的关系;保证我们怀有耶稣一样的心情;一样对人事物的看法;为信仰的价值抛弃本性的价值;舍弃一切追随耶稣。 我们必需认清:耶稣不是伦理道德的老师,而是信仰的导师。他给人真正的信仰。不认清这一点,很容易局限在伦理道德的信仰上,我们会和少年一样,依靠自己去做,“这一切我自幼就遵守了。”意为我可以得永生了。认为自己做得很好,而苛求别人。 灵修生活不是培养伦理道德的先生,而是培养信仰。让人在信仰的前提下,活出伦理道德。社会上有很多有伦理道德的人,但他们没有信仰。 信德的加深,与天主关系的完善,使我们达于完善。我注向伦理道德,在人眼中是一个好人,但我不一定是有信仰的人。 遵守伦理道德不能有超人的能力,而是靠信仰投向天主,从天主获得力量。 富少年是一个好人,但耶稣向他提出更完善的要求时,他不能做到,是因为没有信望爱的信仰,没有天主力量推动,他不会舍弃,不能给人。 虽然我们已经跟随耶稣,但仍为自己保留了很多。不能舍弃。我认为一个神父有的我也该有,不能给予人,是不是缺乏信德呢? 信仰需要加深认识,必须打破伦理道德的信仰,进入信望爱的信仰,成为一个有真正信仰的人。 伦理道德式的信仰带给人的看法是狭隘的,带给人的前景是迷茫的、隐晦的;而信望爱的信仰带给人的结果是开阔的,是希望的前景。福音中可以看到,富少年从伦理道德看耶稣,结果离开耶稣;犹达斯犯罪后,用伦理道德的看法,虽然承认自己的罪:“我出卖了义人的血”,但绝望了。用自己的方式面对自己的问题。伯铎同样背主,但以信德眼光面对,最终获得主的宽恕。 伦理道德的信仰容易使人封闭在自己内,认为做得很好了,自然不能认识自己也需悔改。福音中可以看到,没有、缺乏伦理道德的人需要悔改,有伦理道德的人仍然需要悔改。“我是 上一条:中国文字与《圣经》的渊源
|
![]() |
长治市城区城西北路天主堂 天主教长治教区主教府主办 邮编:046000 电话:0355-2252838 传真 0355-2252838 E-mail:sxz319@163.com |
Copyright © 2013 天主教长治教区.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10031号 关键字:长治教区|长治教区网|天主教长治教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