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慕道指南 |
圣灰礼仪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7.02.28 分享到:
“圣灰礼仪”是四旬期的第一天。这一天举行圣灰礼仪,就是将上一年圣枝主日所祝圣过的树枝燃烧成灰,再由主教或神父祝圣,然后用这灰在信友前额上划十字圣号,同时念说:“人哪!你要记住:你原来是灰土,将来仍要归于灰土。”(创三19)圣灰礼仪,在工业化的地区,大都在四旬期第一个主日举行。 圣灰礼仪是教会很古老的传统。在旧约时代向头上撒灰就是表示哀痛,例如乔布的三个朋友看到他所受的折磨和痛苦,“就放声大哭,撕破了自己的外衣,把灰扬起,落在自己头上,他们于是同他在灰土中,坐了七天七夜。”(约二12-13)在头上撒灰,也表示忏悔和补赎,例如尼尼微人听了约纳先知的宣讲之后;就“披上苦衣,坐在灰土中”(纳三6)不吃不喝,悔改做补赎,求天主怜悯,不要降灾惩罚他们。 慈母圣教会用各项礼仪和圣事培养教育自己的子女,使他们在信德生活中成长。为了准备虔诚地庆祝复活节,教会定了四旬期,以圣灰礼仪开始,表示在四旬期教友们应多追思默想耶稣的苦难与死亡,与耶稣同悲同伤,在头上抹灰,放弃娱乐,穿上丧服,犹如孝子孝女为慈父守丧一样。整个教会犹如基督的净配(参阅格后十一2;默十九7),在四旬期内为纪念基督的苦难与死亡而守丧,以期待复活节的来临,与他同欢同乐。 圣灰礼仪也提醒教友要谦诚认罪、悔改、做补赎。圣经中充满了谦诚认罪、悔改、做补赎的故事,例如尼尼微全城悔改做补赎的故事(纳三5-10),税吏匝凯(路十九1-10),荡子的比喻(路十五11-32),在耶稣十字架右边的强盗(路二十三41-43)等。我们这个时代所犯的罪恶,不知要超过旧约与新约时代多少倍,所应受的惩罚,也应该比那些时代多出千万倍。为这个缘故,圣母在露德及法蒂玛等地也苦苦劝告世人要认罪悔改做补赎。 此外,教会也劝告教友多行爱德工作,以弥补过犯缺失。许多热心的教友,在四旬期间,将节衣缩食以及牺牲娱乐的钱,施舍给穷人,并去抚慰老、弱、贫、病的人。甚至经济能力并不好的教友,也尽力将自己所有些微的衣食和比自己更穷的人分享。爱德不但使人更接近天主更相似天主,而且也能补偿过犯缺失,如同圣伯铎所说:“因为爱德遮盖许多罪过。”(伯前四9)
在圣经中“灰”(或“灰烬”、“灰尘”)常用作一种“消极”情况的代名词,例如:坐在灰中(纳三6)、在头上撒灰(玛十一21)、以灰尘铺床(依五七5)等,都是表达哀恸、痛苦及补赎的象征。当某人受尽仇人的侮辱、遭受困苦磨难(约三十16-19),或表示谦卑自下(德十9),也都会用“灰土”来表达。圣经中唯一一次比较积极的用法是咏一四七16,指“上主撒霜如灰烬”。“灰”在礼仪中也具有特殊的象征作用,如:在准备「取洁」用的水时,必须将红母牛宰杀,并且在焚烧后将灰烬撒在水上(户十九1-9)。
教会礼仪的发展 今日教会在四旬期的开始举行的“圣灰星期三礼”」,源自于早期教会为“公开赎罪者”施行的撒灰礼。在第九世纪以后,欧洲基本上以完全成为基督信仰区域,因此成人洗礼渐趋式微,教会中的“(成人)慕道期”和公开悔罪的纪律也随之消逝,德国和法国民间由于不谙拉丁礼仪,而开始盛行“克己补赎”以求得修德升天的热心神功。于是教宗Ulbanus二世在1091年,将原本特别为“公开赎罪者”举行的“圣灰星期三”礼仪,推广为向一切信友举行的“撒(圣)灰礼”。
上一条:圣灰礼仪,我们了解多少?来看看吧
下一条:圣经人物如何面对痛苦
|
![]() |
长治市城区城西北路天主堂 天主教长治教区主教府主办 邮编:046000 电话:0355-2252838 传真 0355-2252838 E-mail:sxz319@163.com |
Copyright © 2013 天主教长治教区.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10031号 关键字:长治教区|长治教区网|天主教长治教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