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慕道指南 | |
认识教会:耶稣所建教会的本质特征标记
发布时间:2014.08.25 分享到:
|
一、本质特征的意义 所谓本质特征,是指基督所建立的教会其本身就决定应具备的特征,而非由外人所加给。这特征共有四个,即我们在信经里所宣认的“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普世天主教教理》明确教导说:“这四个紧密相连的特征显示出教会及其使命的主要面貌。它们不是教会自己给加上的,而是基督透过圣神使她自身就成为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而且也是基督要求她去表现这些特征”(811号)。这些特征也叫“外在标记”,因为它们是外在可见的,就如人的面貌,一见其人的面貌,便知确系其人。这四大特征是基督所建教会的真实面貌,有此特征,便是基督所建的真教会;反之,则必非基督所建教会的原貌。 仅从前两章所谈,已不难看出基督所建的教会,其本质就是独一无二、永恒稳定、应是由宗徒一脉相承而传下来的。梵蒂冈第一次会议(1869-1870)曾明确宣布,天主的教会,因有天主的参与,自身就有可以凭信的外在标记:“教会凭着她的圣德,…,借着她至公的一体性、和屹立不摇的稳定性,她本身就是一个可以凭信的伟大而永久的理由,也是她神圣使命的不可驳倒的有力证据(Ds,1794)。 二、教会应有让人藉以凭信的特征标记 基督宣讲天国道理、建立教会,指明教会目的,授人成圣善法,并命宗徒宣讲使人信奉加入,成为门徒(玛28:19;谷16:15-16),以获得永生(玛19:29;25:46;谷10:30;路18:30;若3:36;6:47)。故基督教会就其目的而言,应有明显的特征标记,以便人人识别并信奉加入。况耶稣曾明言,教会是世界之光、地上之盐,山上之城(玛5:14;谷4:21;路8:16;若8:12);又说 是羊栈之门(若10:7-9)。这些经文也都说明耶稣的教会明显具有可以令人辨认的标记。教会对此早有定论,只是初期尚未明确提出。后来,由于人的罪恶,不接受耶稣启示的真理和来自宗徒的传承及教会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不断出现不符合传自宗徒信仰的异端邪说,而另立门户,基督的教会遂被分裂,宗徒时代就已有之(格前1:10-13;3:3-4;迦1:6;伯后2:1)。其实异端邪说也早在耶稣预料之中:“许多假先知要起来欺骗许多人”(玛2:4,11-13,24-25;谷13:21-22)。宗徒对此曾提出警告:“若有人讲异端道理,不顺从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健全道理,他必是妄自尊大,一无所知,患有辩论和舌战之癖的人”(弟前6::3-4;“当我往马其顿去的时侯,曾请求你留在厄弗所,为的是要你训令某些人,不要讲异端道理”(弟前1:3)。宗徒时代后期、一世纪末、二世纪初,就出现了诺斯替异端、幻影说等异端。至于蒙丹异端、亚略异端、聂斯托异端,以及后世更多更大、不与教会训导相符的分裂异端,更是曾出不穷。因而,教会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认为有必要特别强调一下教会的特征,作为辨认的标记。于是,在325年召开的第一次大公会议尼西亚公会议所制定的信经里,明确指出:“我信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表明只有符合这这四个标记才是正统的基督教会。 三、基督所建教会自身应具备此四大特征 从圣经上看,基督教会自身就有这四个特征标记 第一个特征,基督教会应是至一的 至一的意义有二:一是指”独一无二”,一是指”统一、合一”。 1、基督的教会必须是独一无二的,即耶稣只建立了一个教会。因为耶稣曾对 的在世代表伯多录明说:“我要在你这块盘石上建立我的教会”(玛16:18-19),没有在别处;而且教会一词在原文里用的是单数,明显是只建立了一个教会。圣保禄把教会比作基督为首的身体(弗1:23)。也显示了教会的独一无二性,一个首岂能有数个身体?。宗徒后的历代教父、圣师亦无不承认教会的至一性。教父圣依利奈乌Irenaeus130-202在《反驳异端书》中说:“我们的身体透过那使身体不朽的洗礼而获得了统一,我们的灵魂也因圣神获得了统一”。 2、基督的教会必须是统一的、合一的。即教会的成员,上下和谐共融一致:信仰同一道理,敬拜同一真主,奉献同一祭祀,举行同一敬礼,隶属同一领导。简言之,道理统一、敬礼统一、管理统一。(弗4:3-6;斐1:27;哥3:15-16;路10:16;若5:23;13:20;玛10:40;迦4:14)。 《天主教教理》813号说:“①教会在其根源上是独一的,就是父、子、圣神一个天主在圣三之中;②教会在其创立者方面是独一的,就是圣子借十字架使人类与天主和好,使万民重新成为一个民族和一个身体;③教会在其灵魂方面是独一的,就是圣神寓居于信徒内,充满及管理整个教会,成为教会合一的根源。因此,独一性实是教会的本质。 A、道理的一致 教会的道理,皆系耶稣亲自传授,必须始终一致,不能一人信如此,一人信如彼,互相矛盾,一是一非。因为耶稣明言,要人接受信从宗徒的道理,不容各自选择,曾对宗徒说:“信而受洗的必得救,但不信的必被判罪”;又说:“听你们的就是听我,拒绝你们的就是拒绝我”(路10:16),并命令宗徒:“教训他们,遵守我吩咐你们的一切”(玛28:20),还说:“当真理之神来时, 要把你们引入一切真理”(若16:13);“如果他连教会也不听从,你就将他看作外教人或税吏”(玛18:17),还可参看若二10-11。由此可知,一切为得救所必要的、适宜的、有益的事理,耶稣已完全授予了宗徒们,宗徒们亦传授给教会,必须一体遵从,不容减损或增益。保禄宗徒曾嘱咐教会对宣讲异端者,一次二次劝之责之不听,则当避之弃之(铎3:10);而且还曾严斥传播异端之人说:“凡在基督福音以外宣讲别样福音者,即使由天降来的天使,也应受弃绝”(迦1:6-8)。这都说明教会的道理必须与宗徒所传的道理保持一致。 B、管理统一 耶稣常以“王国、天主之家、羊栈、羊群”比喻 的教会(玛6:10;谷4、:26;路8:10;弗2:19;希3:6;10:21;路12:32;伯前5:2;若10:16);保禄宗徒更以“身体”比喻天主的教会(哥1:18;2:19;弗1:23,5:30)。身必有头,国必有君,家必有主,羊栈必有牧人,方能统一和谐,否则必会出现“天主视为邪恶的事”(申4:25;民2:11;编下33:6,22;36:5,9,12)。故耶稣升天以前,指名道姓,立了伯多录为 教会的首领,掌管天国的钥匙,牧养 的大小羊,即管理 的全教会,以保证教会的统一和协。耶稣在建立圣体圣事之后,恳切祈祷说:“我不单为他们(宗徒)祈求,而且也为那些因他们的话而信从我的人祈求。愿众人都合而为一”(若17:20-26)。耶稣为使教会合而为一,犹如一身,甚至以三位一体的完全合一为例。可知教会统一一致的纯全程度了。耶稣为一切因宗徒的宣讲而信 的人祈祷,无疑是指普世万代的教友。故教会所有成员必须彼此结为一体,坚持圣神所赋的合一之心,属统一领导。耶稣的这一祈祷不能无效! C、敬礼一致 圣事是一切敬礼的顶峰,耶稣要人领同一圣事,命人遵守宗徒的训令及后世教会所制定的敬礼仪式,则普世教会对祭祀之典当有大同之礼;对有关事主救灵之事,必须唯教会之命是从,不得擅自为政,各行其是;必须在信德和爱德上结合为一,就如圣父圣子原为一体一样。如此,则上下共融,自无二心。为使信徒合而为一,耶稣把由父得来的光荣赐给了他们,使他们赖宠爱分享天主性生命;这样信徒与耶稣密切结合,因耶稣而也与父结合。借此心神的结合,信友也彼此相通,成为一体。保禄也劝告教友应以和平相联系,保持心神的合一,共为一体,属同一圣神、蒙同一召叫,盼同一永生、赖同一救主、敬同一天主、怀同一信仰、受同一洗礼(弗4:1-6)。教理813号说:独一性是教会的本质。因为教会在其根源上是唯一的,即父、子、圣神一个天主在三位之中。这就是说:蒙主拣选,加入同一教会的人,信仰、敬礼都必须是一致的。 第二个特征,基督的教会必然是至圣的 至圣是指:①立教的主耶稣基督是圣中之圣、是一切圣德之源;②立教的宗旨是借救恩涤除罪恶,助人修德成圣;(罗7:12;12:1;弗1:4;5:27;希7:26;伯前1:15;)。保禄说,基督宠爱教会,不惜为她舍生致命,以圣洗之水洁净她,以永生之言圣化她,使她在自己面前,毫无瑕疵,没有皱纹(弗5:25-27)。 耶稣说:“你们应当是成全的,如同你们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样”(玛5:48)。建立圣体圣事以后,祈求圣父说:“求你以真理祝圣他们;你的话就是真理;就如你派遣我到世界上来,照样我也派遣他们到世界上去。我为他们祝圣我自己,为叫他们也因真理而圣被祝”(若17:17-19)。耶稣对宗徒及其继承人说:“我拣选了你们,,并派遣你们去结果实,去结长存的果实”(若15:16)。又明说自己的教会中人都会程度不同地结有(圣德的)果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玛13:8)。圣保禄宗徒说:“基督爱了教会,并为她舍弃了自己,以水洗,借言语,来洁净她,好使她在自己面前呈现为一个光耀的教会,没有瑕疵,没有皱纹,或其它类似的缺欠;而使她成为圣洁和没有污点的“(弗5:25-27)。按保禄的意思,教会的圣德乃耶稣宠爱的证据。保禄又以教会比作大家户,其中不但有金器和银器,而且也有木器和瓦器(弟后2:20)。意思是教会里不但有平常善人,且也有不少出类拔萃的圣人;不但有谨守十诫、免犯重罪的一班人,也不乏实践福音劝谕、深造圣域的修士修女;更有无数为保持自己的圣洁而舍生致命的圣人圣女。 至于圣迹,按耶稣所许,教会亦常有之:“信的人必有这些奇迹随着他们:因我的名驱逐魔鬼,说新语言,手拿毒蛇,甚或喝了什么致死的毒物,也绝不受害;按手在病人身上,可使人痊愈”(谷16:17-18)。耶稣又说:“凡信我的,我所做的事业,他也要做,并且还要作比这些更大的事业”(14:12)。圣迹在教会已广传之后,虽无需常有,但至今仍然不断,足证吾主不负其所许,也足证天主教会是耶稣所建立的真教会。 第三个特征,基督的教会应是至公的 耶稣创立教会,原为救赎普世众人,而非只为一时一地之人;因此,基督的教会,既公于地,又公于时,直至世界末日,终不间断(玛28:20)。耶稣曾预言:“将有许多人,从东方和西方来,在天国里,同亚巴郎、依撒各、雅各伯一同坐席”(玛8:11)。保禄引用圣咏上的话说:“他们的声音传遍普世,他们的言语达于地极”(罗10:18)。宗徒受主委托,宣讲主道,必不致徒劳无功,否则,耶稣所说的“我派遣你们去结果实,去结长存的果实”的这句话就落空了。默示录上说的:“我看见一大伙群众,没有人能够数清,是来自各邦国,各支派,各民族,各异语的,他们都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7:9)。 第四个特征,基督的教会应是从宗徒传下来的 “从宗徒传下来的”的意义是指耶稣的道传给宗徒、耶稣的权授予宗徒,唯继宗徒位者,方有耶稣的真道与神权。从上边第三章四号关于圣统秩所谈的已不难看出基督的教会是从宗徒传下来的。耶稣在升天以前,对宗徒说:“天上地下的一切权柄都交给了我,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成为门徒,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他们付洗,教训他们遵守我所吩咐你们的一切。看!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玛28:18-20)。在这里,耶稣明说与宗徒同在,永不离开,以协助他们执行训导管理万民的任务。宗徒既未活到世末,必有继其位者常尽此职,耶稣当然亦与其继位者同在,无异于与宗徒同在。耶稣对伯多录说:“我要在你这盘石上建立我的教会”。保禄对厄弗所教友说;“你们是被建筑在宗徒和先知的基础上的”(弗2:20)又说:在教会内常有主所选定的人,或作宗徒,或作先知,或作传福音者,或作司牧和教师,为成全圣徒,使之各尽其职,为建树基督的身体教会(弗4:11-12)。故宗徒的职权与教会永不相离,宗徒虽死犹生,常有继其位的教宗、主教,继续执行训导管理教会的使命。故今日教会所传的道理,即耶稣授给宗徒的道理;今日教会施行圣事、圣化人灵、管理教会之权,也是由宗徒世代传递下来的,绝非教会自己创作,或由什么人间权力所付。教父圣依肋乃(S.Irenaeus,130-202)说:“凡关教会之事,当听继宗徒位之主教。盖继其位者,必继其真道;非继其位者,即与其真道间断矣”。教父戴督良(Q.S.F.Tertullianus约160-225)在其《护教书》内诘问异教徒说:“请摆你教会的来历,主教的宗谱能推至宗徒之一吗?或曾受宗徒任命传递而下,未曾中断吗?”又在其《论对异教徒之规定》一文中说:“宗徒们在各城市建立了教会,此后其他各地的教会从这初建的教会中接受了信仰的萌芽和教诲的种子,并继续天天接受,而使其自身成为当地的教会。这样,各地的教会就其为宗徒所建立的教会的丫枝,都被视为传自宗徒的。因为所有的教会都是一个。为了证实这至一性,他们和平相处,互称兄弟,彼此款待。这一法律所依据的原则无他,就是同一奥绩的唯一传统。”教父圣盎博罗削(S.Ambrosius339-397)说:“伯多录在何处,教会即在何处”。伯多录定居罗马的座位,从此便称“宗座”(意思是宗徒之座位)。当今教宗本笃十六曾说:“没有宗徒的传承,便不是基督的教会”。因为基督的真教会,只创建于伯多录,屹立于伯多录。普世主教,唯有与继伯多录位的罗马教宗共融者,方得与宗徒成为同一法人、同一群体。这就是从宗徒传下来的基督教会的本意。明乎此,则知基督的真教会,不得不从宗徒传下来。 四、天主教会具有基督教会应有的四个特征标记 1、天主教会具有第一个特征:是至一的 信仰统一、管理统一、敬礼统一,这在天主教内是一个客观事实。若无天主参与,单从人性特点来考虑,这是不可能的事。因为针对这个统一,存在着无数障碍:人们的天性顽固地坚持己见、道理充满奥秘难于理解、相反人性私欲偏情的伦理法规,严厉非常等。在如此众多障碍条件下,内忧外患不止,困难重重,天主教经过这么多个世纪始终保持统一不变,若无基督和天主的特别助佑怎么解释?盖天主教遵耶稣教导,有统一的根源,即上接伯多录位的罗马教宗。普世主教、司铎、教民,无不属其权下。唯教宗有权决定信理,统摄礼仪,凡在教会之人,皆有服从之义务,固执不从者,皆按圣经教导,悉系数排除在外,故不能不大众一致。 ⑴有道理的一致凡隶属教会之人,无不信仰耶稣所启示、宗徒所传授、藏于信德宝库和教宗、主教、司铎等所宣讲的道理,中外无别,千古相同。试将各国方言所出版的信经、要理、弥撒经书、圣教日课、周年礼仪、以及教友日常所诵念的20端玫瑰经经义、苦路经经义、天主经,圣母经,一一比较,便可知其意义无所差异。又试取古代教父圣师的遗著,与中世纪的神哲学士及近代学者所著的教理书籍而细细核查,则明见其文词虽异而所含道理,古今一致,中外无别。凡教会未定为信理者,学者固可发表不同意见,互相辩论,然皆存心听候教会最后决定,故仍不妨道理的统一。英王亨利第八的离婚问题,请求教宗克肋孟第七准允,终因事反耶稣教导未允,虽导致教会分裂,亦无返顾。天主教保护道理的完整之严若此,因而有“天主教宁手持真理而败,不愿反真理而胜”的谚语流行。天主教维护道理之统一的传统,可谓“威武不能屈”也。故能常保道理的统一。 ⑵管理的统一天主教会管理的统一,更是显而易见,也最为突出,上下有别,互相隶属,各守其职,同属一教宗。其组织之严,关系之密,远胜世间任何社团组织,这是有目共睹、大家皆认同的事实。 ⑶敬礼的统一因为是由同一主所发、同一主所定,故其重要礼仪,自必普世一致,今古相同,这体现在教会的祭祀、圣事、敬礼上,就连公祷,已如上述,也是一致的。 如果我们读一下七、八世纪教会一位主教,殉道圣波尼法爵(677-754)的话,就会不由地称赞教会的至一性了。这位殉道主教在他的书信中曾说到这样的话:“教会犹如航行在世海上的一艘船,在现世受到种种考验的惊涛骇浪所激荡。但是这艘船,不应该放弃,而应该予以控制。关于这件事,我们有古代教父们的榜样:在罗马有克肋孟、高尔奈略和其他许多人;在迦太基,有西彼廉;在亚力山大,有亚达纳修。他们生活在外教帝王的统治下,他们以训诲保卫真理,以辛劳、以受苦、甚至洒热血,驾驶基督的船,或更好说,照顾 的至爱净配――教会。” 这位教会主教是七、八世纪的教会人士,他谈到一、二世纪教会的情况,和身居二十一世纪的我们,阅读他七、八世纪时有关教会情况的教导,与今日教会的训导,有何区别?这一惊人的统一、一致,能不令人折服?能不是教会至一姓的铁证? 2、天主教具有第二个特征,是至圣的 天主教的道理神圣、天主教的敬礼神圣、天主教的法规神圣,既有圣德的根源,又有圣德的实践。天主教会至诚无妄,万善齐全,表现于无数人身上,超出寻常以上,其德化之远且深,有目共睹。虽身不在教会,甚或仇教者,亦不能否认。耶稣曾以世界之光、山上之城比拟 的教会,不能不一见便知是天主所立的真教。因此,四种标记中圣德最为充实明显。因为天主教: ⑴有圣德的根源。①创立教会的人而天主的耶稣基督是至圣之圣,圣德之源;②开教的宗徒,皆是改变世界、为义而捐躯的大圣。 ⑵其宗旨神圣,是引导人生前修德成圣,死后获享永生; ⑶其道理乃耶稣亲自启示,至纯至正,动人惊奇,启人感戴,无不显示天主的仁慈全能。不仅责人诚信,还责人奉行,苦身修练;轻视现世,珍视永生;契合主旨,泛爱众人,更爱仇人。教会道理之纯正,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超越人的理解。甚或有人诋毁天主教道理不近人情,太高深,难领悟,但从无人诋毁天主教道理为错误,反真理。 ⑷提供成圣善法。天主教不仅有天主十诫,更有圣教四规,阐发十诫奥义,导人实践遵行。如告解领主、守斋祈祷,皆是戒恶从善、促进文明的良法。其法典条文的纯全,伦理道德的详尽,实为众人所推崇。总之,教会的道理、圣事、礼仪、法规,无不尽善尽美,足以引人进入圣域成为圣徒。 ⑸诫命之外,还有福音劝谕:绝财、绝色、绝意三圣愿,成为成圣的跳板。-- ⑹有赋人恩宠的圣事,对症下药的良方,涤除罪过,助人成圣,扶人弱,助人力等光照感动,引人渐入纯全境界。 ⑺教会所行敬礼仪式,庄严正大,触目动心,使人易起乐善修德之念。可见教会之圣,全在其有圣德的根原(格后7:1;弗4:24;得前4:7;希12:14;路1:75;罗3:6-11;格前1:2;弗5:25-27;铎2:14;希10:14;伯前2:5)。 ⑻圣人特多。在引人成圣的方法引导下,教会从来不乏出类拔萃的大圣大贤,妇孺皆有; ⑼圣迹不断。天主特加恩佑,屡显灵迹,以为表征,有目共睹。以上所谈,天主教确有圣德的根源。凡笃信,谨守者,自能成圣成贤。 ⑽天主教会之圣,不仅显于单独个人,并且也显示于群体。无数神职人员献身教会,以天主为己产业、以神业为己职守,不婚不宦,人品高尚,学识出众,服务人群,忘弃身家;另有各种男女修会,人数甚多,或远离尘世,专务默观,刻苦己身,日夜祈祷,代息主怒,恳赐恩佑;或兼务教育慈善事业,讲道授学,著书辨难;或侍奉病老,养育婴残。其中不少出身显贵,或充当要职,却愿捐弃家世,牺牲其享受,专为爱敬天主,普救人群。更有众多离乡背井,甘冒性命危险,远出传教,弃家庭之乐,脱荣财之累,终其一生以导人认识真主,同享天福为己任,险难不辞,捐身不怨。这等人岂不知自逸自爱哉?非也,乃因教会有超人的教义,有圣宠的感动,为爱主爱人之心所迫,甘愿牺牲一切而不惜。如此众多好善从乐之英雄,除天主教外,何处可得而见之? 3、天主教具有第三个特征,是至公的 先从法理上讲,天主教是公教会。因为⑴她的道理要毫无区别地向一切人宣讲,并要求一切人同样接受;⑵她能满足一切人合理的理性要求;⑶她适应任何国体而不受任何国家支配。 再从事实上看,天主教确系公教。从宗徒开教伊始,不断广传,直至世界各地;时至今日,已遍传于全球各大洲,以至穷乡僻壤,亦有传入。世界各地,随时势所许,常有传教士涉足其间;教会传到何处,即成为何处人的信仰,统属基督首领,信同一道理、守同一诫律,行同一祭祀,领同一圣事,上下合一共融。历史证实,从宗徒宣教开始至今,时不分古今,地不分中外,人不论贫富贵贱、亦不分智愚贤不肖,不分地位高低,无一人被拒于外,无一地被遗弃;为地为人,皆至公也。早在一世纪末,“公教”(EcclesiaCatholica/CatholicChurch)这一名词就已出现。殉道圣依纳爵(35-107)用“公教会”特指天主所立的教会,他说:“哪里有基督,那里就有公教会”;圣奥思定列述各种异教之后说:“其他宗教未有敢自称公教者,盖自知其名实不符,不可假冒;而天主教会,冠以公教之名,至今依然如昔”。天主教会真可谓既公于时,又公于地、亦公于人。 回顾开教历史,亦显天主教之至公性。自圣神降临、教会开张之日,伯多录开始宣讲起,就有聚居耶路撒冷异言异服之人三千信从。此后,教友之数增加急速,宣布极广。未几已越出犹太疆界,广传罗马帝国及其属地。一世纪末,已远逾罗马国境,传至天下万国。凡人迹可到之处,不论文蛮遐迩,传道人员必访寻交通渠道,乘机设法而入。入境开教之后,常有被化之人,接受洗礼入教。此一发展历史,足证天主教会的大公本质。因为耶稣宣讲福音之宗旨,本为拯救众人,无一时可少,无一地可缺。耶稣既以天下为己产业,宗徒及其继承,常体耶稣之意,赖天主德能,必欲导引众人,咸归一栈,共属一牧;劳苦不辞,强敌不畏;不吝钱财,不惜生命,前赴后继,大有人在,古时如此,今日亦然。 4、天主教具有第四个特征,是由宗徒传下来的 分两点来谈: ⑴天主教会的道理 天主教会现行的道理,既非现在或从前另得之启示,或自行编造,实乃由宗徒世代传递而来。试将今日教会所诵念的《宗徒信经》及平日所讲或所刊印的道理书籍,与宗徒所著的圣经、所遗下的圣传、并以后诸圣师之讲义、公会议之决议,以及众圣贤所著的教理书,详作比较,则明见一切要素,毫无分别。凡系宗徒所传之道理,无一可以自由取舍,亦无一端经教会判为当信之条的道理,而不寓于宗徒之经传。稍习教会历史者,无不知历代教宗及普世主教、圣贤,皆同心合一,保存宗徒所传之道理,不容稍有变更。凡独出心裁,立异标新者,必不容忍,劝惩不改,即可逐出门外,听其自便。故天主教会得以保全宗徒遗传之道理,古今无别,到处一致。 若再考查一下大公会议之历史,则不难看出今日训诲之教会,即普世主教团与教宗同秉训诲之职、同行训诲之实,与初次聚于耶京奉伯多录为主席之宗徒会议无异。从耶京宗徒会议,直至末次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或者从1965年(闭幕之年,下同)梵二会议,上溯至1870年之梵一会议,再升至1563年之脱利腾会议,再推而上之(其间上有18次公会议),直至49年之耶京会议,虽主教之座位,前后多少不同,然皆直接或间接属于宗徒之座位,皆以罗马教宗或其代表为主席,皆服从罗马教宗之判决。其所议定之道理,皆本于宗徒之传授。故天主教之训导,常为宗徒之继续,与宗徒为同一法人、同一主体,其所训导之道理,亦自然由宗徒传下,无异于宗徒亲口所训导。 综上所述,当教会通过教宗或大公会议钦定某端当信的道理,责令全教会信从时,就是教宗主教以宗徒继位的身份,因主的特别助佑,审查其理,确系传自宗徒而藏于信德宝库之道理,今特予以明确阐明,并用主所付之无误特权,公开宣布而已,绝非教宗或大公会议独出心裁而创编,亦非获得新的启示或灵感。故凡在宗徒传承之外,新出现之任何道理,均非耶稣所传之道。 ⑵天主教的权位由宗徒传下 别位宗徒及其继位者所立的座位虽或有间断,然伯多录设于罗马之座位,则始终绵延,至今不替。耶稣既将统管教会之大权托与伯多录,伯多录确曾设座位于罗马,为罗马之主教,又殁于罗马。故唯接罗马主教之位者,为全教会之元首,称为罗马教宗。自当今之罗马教宗本笃十六,逆推而上,直至伯多录,共266位。此处应说明一点,即关于教宗年谱,史学家不无异词。但应当知道,不无异词者,仅数位而已。盖其中几位,或系一人而先后两名,或被选后未被祝圣而亡,或选举未按程序,或同时不止一人,恐非正统,故与教宗年谱,或录或除,不无差异。然在200数十位中,虽有几位可疑,名谱不同,但历代真实的教宗,确为伯多录之继承人,从未间断,则毫无疑义。因为历代教宗无不自认为伯多录之继位人,继承其职权而训导管理全教会。天主教会常以罗马为中心,以其主教为元首,发令则从,论道则服,有难共助,有召齐驱;受其责则悔,有庆则欣贺,真是四海朝宗,万邦归向。倘罗马之位虚设,而非上接伯多录为主耶稣之代权人,怎能各国之人尊之敬之到如此地步?教宗作为教会元首,由伯多录传下,代耶稣管理教会,则普世教会与教宗共融的主教,虽其座位非皆直接来自宗徒之一,然因其皆与继伯多录位之教宗共融,由其领受职权,训导管理属下教友,故皆为宗徒权位之继承。亦故惟有天主教才具有从宗徒传下来的这一特征。
|
![]() |
长治市城区城西北路天主堂 天主教长治教区主教府主办 邮编:046000 电话:0355-2252838 传真 0355-2252838 E-mail:sxz319@163.com |
Copyright © 2013 天主教长治教区.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10031号 关键字:长治教区|长治教区网|天主教长治教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