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感悟心得
玫瑰的情怀――怀念杨忠义神父
发布时间:2013.11.06   分享到:
 

深秋时节,突然得到杨忠义神父去世的消息。心中不由一惊,我虽与杨神父谋面不多,但许多往事在叹息中还是浮现眼前。

小寨村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的村庄。她不仅有着坚固若船型的石堡城墙,而且还有着全国罕见的城堡式教堂―圣母玫瑰堂。这座古堡教堂里最早的本堂是荷兰神父,他们开办学校,由当地有文化的教友在里面教书。杨忠义神父1928 年出生于大箕,他的小学启蒙就是在这教堂里。后来他考入潞安教区的修道院。正值战乱,为躲避战火,他和修生们从长治到运城,到西安,到四川直到解放。19508,他从成都教区北上北京拜见潞安教区康主教,奉其命到阜城门外文声学院学习。19543月,文声学院停办,他和北京教区的修士转到柳荫街司铎书院,于19566月完成学业顺利毕业。同年71日,在北京北堂由宗怀谟主教祝圣为神父。8月杨忠义神父奉命返回潞安教区做牧灵工作。他又回到了小寨玫瑰堂。

这座玫瑰堂修在一石堡里,石堡坐落在一块大石头上。这块完整的石头有十几亩地大,上面环砌着说不清什么年代的防御性砖墙。据资料记载:春秋时期的晋平公追楚公子筏,公子和仆从被赤棘的酸枣针刺得头破血流时,就曾被晋平公令人扶到过这座石堡里休息过。当年的晋平公和楚公子早已化成了历史的灰烬,只有那座古堡依然在冷静地等待着后来的缘分。1900年义和团运动时期,两位荷兰神父在大箕土门的窑洞里躲避追杀,靠教徒们晚上悄悄送饭存活。他们念经祈祷许下心愿,如果能够平安度过劫难,要在这里修建一座教堂,果真天遂人愿。1902年,荷兰神父发现了这块拥有城墙的巨石,就买了下来在这古堡之上盖起了一座玫瑰圣母堂,每一片瓦上都刻着玫瑰。

据说杨神父在北京被祝圣后,执意要求回晋城。很多人劝他,你回去就是种地。他说:“种地就种地,出点力气而已。我是神父我又不变。就这样,当地公社都知道了,村民都知道了,杨忠义是神父,他回来传教来了……他从北京回来后不久,小寨教堂被占成粮仓。教堂内所有的东西被洗劫一空,只剩下一张三米长的桌子。而等待杨神父的是20年的劳改。每日他要挂牌子扫大街,接着下煤矿拉煤。后因他有文化,精通拉丁文,便做会计帮大家记工分。慢慢的,他成了村里人敬重的文化人。但在他的眼睛里没有愁苦人那种特有的阴霾,很亮。他说自己那20多年是幸运的,由于村里人的担待,没有吃更多的苦。他全心全意把自己奉献给天主,玫瑰圣母堂就是他的家。杨神父那串鲜红的玫瑰念珠,多年来一直随身携带,跟着他扫大街下煤矿住窑洞。

1956年到1992年,杨铎是整个晋城方圆几百里内唯一的神父,信友皆散落于各个不通车的大山深处。他需要步行翻山,直至找到每一家每一户,尽自己的职责。这样的巡礼他一个人做了39年。1992年后,神父逐渐多了,他才慢慢停下来,独自管理小寨教堂。

在小寨玫瑰堂,不管有教友没有,他每天早上五点不到,都会一个人去教堂做弥撒。他自己换好衣服,踏上祭台,点上蜡烛,转身面对着全部空荡荡的座位,日日如此。每日里,他走下祭台,收起手里的玫瑰念珠,就是一个田间地头里再寻常不过的农民。他的房间陈设很简单,一张床、一个桌子、一个跪架,两三把椅子、两个木箱。书架上,大部头的拉丁文原著很是显眼。教堂后边的那一亩多田地是杨铎种的,他种了五十多年,八十高龄依然种地。

时光在这座中国唯一之古堡式教堂身上慢慢地流逝。20131020日凌晨,独守这座教堂竞多半个世纪的杨忠义神父,蒙主恩召,安息主怀。

我突然想起玫瑰堂院里的一副壁画,那是杨铎自己设计的:一块平坦的石头漂浮在海上,迎着红日。我一下醒悟了:姹紫嫣红的百花园中,玫瑰花儿是最最鲜活的生命。壁画左上角有一行拉丁文:TUESPETRUS。意思不就是你是伯多禄(磐石),在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会,阴间的门决不能战胜她。”原来壁画是一个隐喻,是杨铎一生的夙愿,也是古堡式玫瑰堂无限的情怀。
长治市城区城西北路天主堂   天主教长治教区主教府主办  邮编:046000 
 电话:0355-2252838 传真 0355-2252838     E-mail:sxz319@163.com